大家很少見小臣寫韓國菜,大概可以想像到我對韓菜的看法。來這家小店,是因為某天把車停好去素年吃東西時,看見這家小小的店前,排了長長的人龍,就來了點興趣。
回家把店的資料找出來,原來是家韓國小店,由一位年輕韓國太太主理,賣的是家常的東西。這晚經過見只有兩個人在排隊,便決定進去吃。
之前這個鋪位是大師傳,我們久不久都來吃文昌雞,可惜最近終於捱不住,結業後開了家韓國菜,這晚來湊熱鬧。
見套餐不太吸引,於是自己散點。侍應先端來小食等,只有四款,寒酸了點,另外有一盤沙拉,另外一大盤菜及蒜頭用來伴肉吃。
不是再三有網友推介,都不知道原來福華街有家潮州粉麵,因為通常腳步都會隨著黃金商場轉彎,而且深水埗有名的食肆都在下一條街(福榮街),所以依地圖找到它時,真的有點恍然大悟之感。
潮州粉麵店通常都有牛雜、四寶(特別是魚皮餃及魚扎,不過此店欠奉) 等,不過這裡還是茶餐廳格局,要吃三文治、多士、碟頭飯等,一樣有售。
近期的網上熱話莫過於這個「香港沙嗲牛肉麵關注組」,成立了短短幾個月間,有過萬人加入(連MeWe 都有五千),而且把默默無聞的 HHW (好好運) 推到日日大排長龍,確是少有的哄動。小臣暫時最喜歡的沙嗲牛肉麵仍然是樂園及永順,不過我承認試過的店不算多,HHW 也未敢去湊熱鬧,以下寫的兩間只是大路店,未至於沙牛迷必試的程度。
紅茶近年開了不少分店,有的甚至大排長龍,之前在這家旺角店買過菠蘿包吃,不覺有甚麼特別,這天進去試試沙嗲牛。
都說大南街一帶已在(幸好) 沒有政府規劃之下演變為文青區,而在以前布行林立的汝州街,亦出現了這家門外經常站滿人的新派素食餐廳。後來看了電視節目介紹,才知是一對年輕夫婦拋棄了鐵飯碗而開的,這家已是他們的第二家店(執筆時第三家店亦已開業)。
這晚過來,以為平日晚上較少人,不過店員告知沒訂位的話,要等三十分鐘,幸好門外那個座位剛好有人結帳離開,便決定坐室外,起碼天氣夠涼快。
這家 Meter Chan 的「舊作」開業已有一段時間了,不過經常都見有人龍,所以提不起勁來試。這日正是第三波疫情高峰,估計來吃的人不會太多,果然中午來到,只得二檯客人。
青山道上面中高價的食肆不多,店面如此低調的更少。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