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小臣

奇妙的二百元(二)

  大隊和娜姐在碼頭會合後,馬上驅車去吃下午茶。此站的目標物,是娜姐上次錯過了的辣魚包,地點是西灣安記。安記是一家茶餐廳,在澳門有好幾家分店,上次小貝來港時帶了幾個辣魚包給我們,一吃之下驚為天人,這次無論如何一定要去總店吃個新鮮出爐的。

奇妙的二百元(一)

  小字輩澳門「故地重遊」之旅談了很久,到真正行動時,竟又是盛夏。不過這次除原班人馬外(彭娜卡臣),還有小妹及「日歸」嘉賓小茄加入,好不熱鬧。

出發當天,起床時天文台已發出酷熱警告,肯定又是熱死人不賠命的兩天。星期六只有娜姐要上班,彭妹卡臣可以在早上出發。十二時正和主人家蝦貝在澳門碼頭會合,在一輪說東說西及問好聲之中,大隊出發往第一站。

 

忽爾今夏

 又是六四。

小臣說過,六四一天不平反,每年還是要繼續悼念。

多謝馬力,讓我們不會忘記六四,多謝他讓我們看清左派的嘴臉,無論他們披上了什麼樣的羊皮,尾巴還是會露出來的。

小休兩天

 小臣和一眾小字輩去了澳門渡週末,今天網誌暫停更新

書評 – 《我的名字叫紅》

  這是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的名著,碰巧逛深圳書城時見到,只售廿多元一本(繁體字版要百五),不需考慮便抱了回家。

這本書主要講述一個在中世紀土耳其發生的故事,採第一身多種視點敘述的寫法,風格魔幻。不過寫得並不艱澀,除了一些伊斯蘭的文化觀點需要消化外,內容可算淺白,文字鏗鏘優美,有令人追看的力量。

故事環繞著一群為宮廷作畫的細密畫家發生。蘇丹(即國王)秘密邀請「姨父」為他製作一本書,書中的插畫要採用西方(歐洲)而非伊斯蘭的畫風。由於伊斯蘭畫家講求真主給予的記憶而非寫實的方法繪畫,當細密畫家們接到這個要乖離傳統作畫風格的任務時,都有不同程度的內心鬥爭。其中一位為插畫鍍金的工匠,便因不能接受西方的風格而被殺。在兇手還沒有被找出前,姨父亦繼而被殺害,而由外地回來、被姨父委託把插畫寫成故事的主角「黑」,便負起尋找兇手的任務。另一方面,黑深愛著姨父正在守寡的女兒,兩人的關係亦因為姨父的死而改變。故事便是在這兩個主軸的互動中推進。

全書共分成五十九章,每章均以不同人/物的視點敘述。在第一章出場的便是死去的鍍金師,然後是黑、畫裡面的一條狗、兇手、一棵樹、甚至一枚金幣、一匹馬,以及紅這種顏色。轉換視點的寫法,在古往今來的作品中出現過不少(《羅生門》、《人啊,人!》等等),不過以死物來作第一身,並穿插於故事中並不多見。帕慕克的過場交代十分流暢,除了開始讀時因未搞清楚人物關係而有點混淆外,要弄懂不算複雜的情節也不太難。


(圖片來自http://www.shm.com.cn/)

在我看來,此書的主旨是勾勒出西方和伊斯蘭世界觀的不同。作者以細密畫(上圖便是一幅典型的細密畫)和西方畫的差異,來說明東、西方在本質上的分歧。穆斯林畫家的眼中只有真主的觀點,能以安拉所給予的記憶複製出一幅沒有個人風格的畫,才是一個畫家最高的成就。相反,西方以透視法繪畫,把人的視點當成中心,並強調寫實和個人風格。這種思想和伊斯蘭的世界觀完全相反,因為在穆斯林的心目中,只存在全知全能的安拉,沒有人可以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

今天在「九一一」後,西方和伊斯蘭國家勢不兩立,就是這些基本的歧異所引起。我們應該嘗試瞭解別人的世界觀,而不是把自己的準則強加於別人身上。讀這本小說就當是踏出第一步吧。

香港美食 – 愉記 (Closed)

 

  這晚「小頭星期一之約」泡湯,正在傷腦筋到那裡吃晚飯之際,忽見小彭電郵邀請我們去「試菜」,自然當仁不讓。試菜的店叫愉記,是小彭的「老闆」旗下的食肆之一,之前是火鍋店,現在兼售小菜,所以希望有熟人來試吃,並給點意見。

點菜過程的精彩對話已收錄在小彭的食記內,下面是我對每道菜的簡評。

我的高中、商科生活(小卡篇)


  其時我的初戀亦始於中三,猶記得同班中有兩位異性對我抱有好感,引致老友M笑說我人見人愛,偶然兩人會有語言衝突,暗暗亦感到一股酸溜溜的味道,不過,初戀亦於畢業後劃上句號。

升中四時須要選修科目,因此報讀D班文科班兼修讀人類生物學,經濟及地理。而且不知為何,我總會與公職拉上關係;同時兼任中樂團隊長,至今仍然覺得自己是一位不稱職的隊長。

中學會考成績不過不失,但未能原校重讀中五,而且年紀尚輕,所以自修一年後再參與第二次會考,之後再報讀YWCA商科,為踏出社會工作作準備;暑假時剛巧於暑期工處認識小臣,我與他的馬拉松式戀愛亦正式展開。

商科課程包括中、英文打字,一般軟件文書處理及會計,修讀一年後正式投身社會工作。

文化現象系列之十九 – 集體回憶與城市規劃


  「集體回憶」,指的是超過一個人以上對感情、場景、物件、圖片或事件所共同擁有的回憶。今天在香港經過「天星.皇后」事件的沖擊後,大概無人不曉這個用語,亦帶來令為官者大為頭痛的一種新型政治抗爭。


(Photo from http://www.chipin-kaiya.com)

香港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翻天覆地的發展後,居然由一班年輕人出來保衛「集體回憶」,不可謂不諷刺。這些八/九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天星和皇后碼頭不可能對他們有太多歷史意義,他們行動的原因,是清拆天星所代表的新一波城市發展。一方面基建泡沫後帶來的蕭條對他們來說記憶尤新(就像是本世紀初的經濟倒退對他們的打擊),另一方面他們賴以建構身份認同的東西買少見少,故此抓住了這個議題來向建制反撲,以表達潛意識中「時不我與」的恐懼和不安。在這件事件中太多反智的非理性討論,加上政客在煽風點火,很難再平心靜氣地表達意見。老實說,社會上認同要不顧一切地保留皇后碼頭的聲音不多,誰有興趣在新海傍的中央放回這醜陋的混凝土結構?

「身份認同」是這次事件中另一個被扭曲的概念。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需要一個有關生活方式、態度、行為,甚至事件、場景所構成的整體論述,單純地把身份認同和集體回憶掛鉤,不過是以偏蓋全。抽離了香港殖民地歷史和海港發展的天星及皇后碼頭,就是把身份認同這個議題過度化約。要知道發展、動感、效率及創造奇觀等等,其實也是「香港精神」的重要一環,沒有了發展、死水一潭的香港,可能會令更多人產生身份認同危機。我不是提倡發展要凌駕保育,事實上兩者有共存互補的空間,只是希望帶出一個訊息,就是不要把集體回憶和身份認同的議題單一化。

在喜帖街及天星碼頭的事件中,也暴露了現行城市規劃遊戲規則過時的一面。這種在上世紀訂下來、以精英主義為基礎的規劃過程,完全由技術官僚掌控,城市規劃師純粹以技術考慮,把社區切割為一個個方塊,再在上面標上諸如 "C" (商業用地)、"R"(住宅用地)、"CDA"(綜合發展區)等等的標記,然後把這張名為分區大綱圖(Outline Zoning Plan)的圖則交予城市規劃會討論並刊憲,兩個月內沒有人反對便可建議政府通過。一般民眾根本不瞭解這個過程,更不可能看得懂分區大綱圖及其充滿技術語言的附件,整個規劃過程完全把市民拒於門外。此外,九十年代以後的城市發展趨向,是把地皮大面積化,發展商為用盡地積率,便在地皮上建一個大平台,再把高樓堆在上面,形成了所謂的「屏風樓」,大家到將軍澳及荃灣海傍,便可見到這種城市規劃的惡果。

在一連串反對的聲音中,政府在啟德再次規劃的過程裡,採用了另一個極端的方法,便是搞大規模的諮詢,讓公眾全程參與。好處自然是讓持份者可以表達意見,但最後當政府只是把公眾需要的東西無序地堆放在一起,便是另一個惡夢的開端。啟德最新的分區大綱圖就是這樣「創作」出來的,公眾要郵輪碼頭都會公園大型體育館低密度住宅嘛,統統給你,功能性的考慮?不用喇,最重要是沒有人反對,於是大家日後從沙中線的啟德站出來後,四周會被公園包圍,要走五十至一百米才可到達最近的建築物(想像一下銅鑼灣站放在維園內),都會公園及大型體育館沒有公共交通直達,連接啟德和九龍城舊區的是「地下購物大道」(誰會到九龍城逛地下商店?),原跑道上擁有維港海景的是商業大廈,而低密度住宅卻對著「觀塘大坑渠」的臭水和躉船,真是要多荒謬就有多荒謬。

當在規劃過程中專業意見完全讓步後,得出來的就是這樣的結果。我們要的是專家和市民一同合作,不要極端的只有專業意見或只有民意。啟德的發展要十年以上,當大家在 2020 年見到成果後才後悔,可能為時而晚。希望在下一次的規劃過程中,可以見到多點合作,少點對立及爭拗。

香港美食 – 五樓廚房

  在金海閣和小頭夫婦吃火鍋那晚,席間提起明天假期要到上環買些東西,小頭馬上從她的待吃名單中找出這家「五樓廚房」,就在上環文咸東街。真佩服她,把想吃的店都整整齊齊地寫在小本子上,而我則只是「鬼劃符」地隨手寫在記事簿,很多時候還忘了寫在那一頁。打電話去問,得知此店假期也開門營業,連隨訂了檯。

此店以前在銅鑼灣叫作「Fusion」,因不敵狂飆的租金搬來了上環。我依稀記得在某雜誌看過舊店的介紹,但從來沒有光顧過。

假期當日,小頭「再培訓」後趕來上環和我倆會合,一起來到了這間落成不久,叫柏廷坊的大廈,店就在五樓。

店採用了全白色調的設計,陽光由落地玻璃透進來,可以讓客人在輕鬆的氣氛下用餐,第一印象不俗。天氣合適的話還可坐在小露台,不過是日三十度加潮濕悶熱的天氣,坐在外面大概是受罪多過享受。

來之前找了些資料,見大部分人都讚此店的「極黑豚」豬排,便點了這個。小頭和我的選擇一樣,小卡則取海鮮雜錦。頭盤三人一致要了巴馬火腿沙拉。

香港美食 – 潮館

  是晚要到紅磡的「大酒店」,本來打算順道去大光燈吃碗有名的餛飩麵,不料快下班時烏雲蓋頂,下起大雷雨來,唯有改變策略。既然約了小卡的三姐在 APM 一起去紅磡,便在此吃完再出發。

APM 的食肆不少,但大部分都是走年輕人路線的連鎖店,好的不太多。找了一會決定去潮館。

此店近來以「潮館/潮樓」為名,在各大商場開了不少分店,那天在機場的 SkyPlaza 也見它的蹤影,生意還不錯哩。之前吃過一、兩次,質數一般,比起老式潮菜館有很大段距離。

我們三人被領到店後面一個頗狹窄的角落,店家很有「創意」,居然在大廈玻璃幕場的鋁架上放個坐墊,便當成座位,坐在上面,背靠著微晃的玻璃,也真「有趣」。時間無多,也不和他們計較了,快快吃完便走。

此店用的雞公壺和杯很有特色,不過要鐵觀音茶,卻來了一壺茶色類似普洱的物體,喝到最後也不知這壺毫無茶味的東西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