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官商同謀》

  此書的作者顧汝德大有來頭,他在香港研究經濟多年,為多家機構擔任商業顧問,最後成為末代港督肥彭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老實說,雖然這本書的書名頗引人眼球,不過令我馬上付錢購買的,其實是作者顧汝德先生。

「官商同謀」這個題目,大家今天琅琅上口,主要是因為董曾兩人任內一面倒向商界傾斜,擴大貧富懸殊,最後弄成民怨沸騰,仇富成為社會的共識,左翼思潮蠢蠢欲動。在這個時候,值得回頭看一看歷史,瞭解一下官商勾結的成因及發展。

在資本主義市場化之下,政府從來都不可能不聽商界的意見,但如何在平衡商業利益之餘,又可顧及大眾的福祉,就要看領導人的智慧。哪一位美國總統可以不聽從軍火商的命令,又或是不理會華爾街的高層?奧巴馬口裡說要退兵、要向富人徵稅,其實不過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政治騷而已。

說回這本書,顧汝德寫的主要是英殖年代的官商互動,亦以之比對董建華管治下的轉變。讀後我的感覺是他美化了殖民地政府,沒有把最醜陋的一面暴露出來,不過他旁徵博引,加上在商界及政府高層的第一身體驗,可讀性不低。可惜是翻譯水平參差,幾位譯者水平不同,有些章節讀得非常辛苦,加上小臣是睡前抽時間讀的,很多時讀得不耐煩,便索性睡覺去也。

書的主調是殖民地政府為了維持管治威信及經濟增長,逐漸和英國政府越行越遠,甚至挑戰倫敦政府在外交、經濟及貿易上主導權,進而使香港在國際社會上擁有與別不同的獨立地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殖民地政府既要取得本地華商的信任,亦要近距離和中共政權周旋,如果事事聽命於英國外交部,香港可能早已被中共收回。

另一方面,中共要依賴香港作為唯一通往西方國家的窗口,而由內地逃來香港的中國人只求安定,亦是殖民地政府可以維持管治地位的原因。這就是自由放任主義得以在香港開花結果的歷史背景,殖民地管治者把華商引入下級權力機構,依賴他們和中國人為主的民眾連繫,亦同時讓他們謀取私利,直到民情反彈,才輕度介入市場,增加有限度的福利,或者為無序的市場定下規則。

雖然殖民地政府依賴華商,但起初分享着最高管治權力的卻是英資商人,怡和、匯豐、太古、和記等的大班,長期佔據着行政局的決策位置。不過這些英商大部分都沒有從殖民通商的心態,轉至植根本土的策略,於是在權力移交前,紛紛撤離香港,地位被(以地產商為主)的華商取代。

本書其餘的篇幅講述了在殖民時期後期、以及回歸後民主化帶來的困局,英殖長期以精英制取代民主,而民主化過程又受到中共的猜疑,自然困難重重。不過這一段時期由於作者有份參與其中,當中的觀點有所偏頗,有很多內情明顯沒有寫出來。

基本法把殖民地時期的那一套官商勾結的制度留下來,董建華以個人之力當然不可能扭轉,加上金融風暴及沙士兩大事件的打擊,不依靠商界的話,根本無法令形勢逆轉。

老實說,書中有些觀點頗有為殖民地政府解說的成分,但亦有不少鮮為人知的事實,加上註解充足,有興趣研究香港歷史的朋友,可循引用資料自行研究,從這方面來說,此書不失為一本好的參考書。

書評 - 《朱雀》
書評 - 《中國大歷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7 + fift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