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之前戲言要帶這本書去捷克,細想一下後決定把它找出來,在出發前重讀一次,看看在旅途中會不會有特別的感受。
十多年前讀過的書,雖然因看過電影的關係對情節印象猶新,但畢竟已把寫作手法等忘得一乾二淨,重讀此書有不少得著,好書果然不厭百回看。
故事其實很簡單,只有四個人物一條主線:生性風流的醫生托馬斯,把感情寄托在他身上的特麗莎,飄泊無根的畫家情人薩賓娜,以及薩賓娜在日內瓦遇上的教授弗蘭茨;而主線則是布拉格之春事件。
米蘭.昆德拉用錯亂的時序以及獨特的筆法去說這個故事。托馬斯及特麗莎之死早在書的中段披露,但最末一章的重點,卻不是他們的死,而是兩人逃逸到農村後的生活片段;昆德拉亦不斷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在故事中加入意見及評論,甚至有數段採用了雜談式寫法,這些都是很獨特的手法。
全書的重點是「重」和「輕」的對比,生活的重雖然很多時把人壓得透不過氣,但一旦這種重壓消失,變成飄浮在天而不能著地時,那輕卻又不能承受。書中兩個女角就是輕和重的兩極,特麗莎藉著深愛托馬斯去逃避她媽媽對她造成的傷害,但她不能忍受托馬斯的不忠,一生活在愛的重壓之下;薩賓娜決不承受愛和效忠國家的重擔,但她亦因而失去落腳點,以致飄泊在外找不到家、國的慰藉。托馬斯對性關係看得輕,但卻放不下醫生的天職和對自己信念的堅持,集輕和重於一身。最後,昆德拉用輕的筆觸交代重的故事,也是一種強烈的對比。
對布拉格我也有輕與重的兩種期待,十天後去印證一下,回來後再在遊記中交代。
對很多城市人來說此書的「輕」和「重」跟現實生活的對比會有很大的共嗚.
同意!
多年前看此書時,對於男主角在「輕」與「重」之間的徘徊也有很大的共鳴。一直也想把它從書櫃深處取出來再讀一遍,可能始終仍未實行。<br />
jason,今次重讀比以前有更多的體會嗎?
竟然 miss 左呢篇,大概是因前幾天無名小休裝修之故吧<br />
<br />
大家每天都面對「輕」與「重」,沒主角的背景那麼大是大非,經歷那麼蕩氣迴腸罷了<br />
<br />
是讀韓少功的譯本嗎?很喜歡他的《馬橋詞典》呢
aaweb,對呀,有更深的體會,一來近期看了很多有<br />
關捷克的東西,知道了更多有關布拉格之春的背景,<br />
二來再職場打滾久了,也多了如娜姐所講的輕/重<br />
體會。<br />
<br />
HY,是韓少功的譯本,文字功力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