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這篇文章是為母校三十周年校刊寫的,昨天收到校刊,也可以在這裡登出來了)
盆菜的承辦商開始收拾場地,剛才還坐了數百人的操場,一下子變得空曠起來。僅有的一絲陽光又再被厚厚的雲層遮蔽,我把外套拉緊些,以對抗陰冷的寒風。躲入禮堂,潘老師正在邊播幻燈片邊回顧過往的歡樂片段,原來好些同學都進來了,正在緬懷舊相片中的自己和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三十周年開啟時間囊及盆菜宴到了尾聲,怱怱一聚後又接近離別的時候。
回想剛過去的幾小時,真是百感交集。一踏入校門楊老師已經把我拉到操場的一角,原來開啟時間囊的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也看到賴校長既激動又興奮地在一旁肅立。沒見賴校長差不多十年了,他還是那個模樣。二十年前我在台下聽講的片段馬上浮現眼前 – 那時還在舊校舍的禮堂,吊扇在頭頂輕轉,一個個年少純真的小伙子肩貼著肩擠在長椅上,靜聽著校長講話。
開啟時間囊後就準備吃盆菜,我們則忙於和校長、老師和同學們聚舊問好。大部份老師和同學好像不過幾個月沒見面,談起往事,那些場景便鮮活地在腦海躍動;我隨著回憶跳到過往放完暑假後開課的一幕,現在的心情就和那時一樣。
我把隨意馳騁於時空之間的思緒拉回來。驀然回首,我們的人生已經過了一半,經歷過政權輪替、經歷過人生起跌,同學的下一代就在身旁蹦蹦跳,畢竟已不能再當自己是少不更事的中學生了。今天踏在陌生的新校舍,唯一沒變的大概只有被回憶喚醒的浸中精神。浸中精神是甚麼?我會說是那種守望相助、互敬互重的感情,是沿於在舊校狹迫的環境,以及資源缺乏的景況下一種自力更生的意志。浸中精神就在我校的土壤中茁壯成長,並且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深植於我們的體內。
盆菜吃了甚麼我已記不起來,最令人回味的不是食物,而是大伙兒一起構建的對母校的支持和奉獻。三十而立,我校現在當然能自立於社會,並有不錯的成就。我們師生經過多年來不懈的努力,終於看到光輝的今天。希望新入學的同學知道這一切得來不易,能夠珍惜學習的時光就最好了。
看了這篇文章有好感觸! 寫得好!
你在學時是新校,部份教職員該還在服務,大概校友間的感情較易凝聚吧<br />
<br />
離開校友會後,已經六七年沒回中學,過門不入倒有幾次<br />
一班老修士該還認得我,但老師怕已換了九成<br />
我們每五年出版一本校刊兼辦開放日,但 2002 年金禧紀念時只出了校刊,卻沒搞開放日<br />
<br />
時光荏苒……
貝拉,過獎過獎。<br />
<br />
HY,不,我讀時是舊校,現在新校的一切對我<br />
來說也是沒有太大的感情,反而是一班還在任<br />
教的老師(有些還是我的同學),和那股精神<br />
令我記住母校。
很難得能與母校和老師建立這樣深厚的感情啊<br />
讀書的日子是最快樂的<br />
可是自愧於沒有多大的成就<br />
多番推卻舊生會熱心同學邀請的活動<br />
覺得自己很不對呢<br />
可能因修女對我們太苛刻,<br />
我和一班相熟同學對母校沒感情,<br />
畢業後除了必須取證書和文件外,<br />
都沒有再回過學校,<br />
看著她水準下降,感到很無奈,<br />
去年姨甥女 Carmen 升讀母校,<br />
告訴我原來有校友會,<br />
但我也沒打算參與。
歐歐,這也是要講緣份的,我預科時到了<br />
另一間學校就讀(母校當年未有資源搞預<br />
科),就對那家學校的所有人和事也沒有<br />
感情。<br />
<br />
是Supageti吧,我上面說的第二間就是天<br />
主教學校,那些神父也是非常食古不化(<br />
sorry不得不這樣形容他們),所以我很不<br />
喜歡那間學校。
Jason 猜中了!不過點解唔見左我個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