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車仔麵店原來已在此區開了八年,最近被某藝人推紅,才搬到對面新鋪增設堂食,以前則只做外賣。
小臣一直都未光顧過,這天才來一試。等入座和等外賣的人一樣多,入座點單後也等了好久,因為廚房大部份時間都在做外賣單,難怪座位雖也有不少,但流動卻非常慢。
連文記的雞湯米線想吃已久,不過老店星期日不開門,平日又只營業至下午五時,所以一直未有機會,後來得知在九龍灣開了分店,這天安排過來一試。
原來是憶京地鋪這個位置。以前是家西餐廳,有一列向街玻璃位,連文記接手之後大致採用同樣座位安排。
滕王閣離開北角之後,輾轉在不同地方開過店:包括觀塘某工廈、東京街街邊鋪、西九龍中心等,沒有一處待得久,終於和富中心商場轉手裝修後開了個美食廣場,她們亦回歸北角。
選擇比以前少,不過多了藥膳湯可選。這一碗是藥膳砂鍋上海麵,配料要了豬腸、蘿蔔及腐皮卷。現在蔥、芫荽、酸菜可以自己加,就放在出菜處。藥味意外地濃,腐皮卷浸久了不脆,材料多但放得不均勻;豬腸鹵得入味;蘿蔔一如既往地鮮甜;上海麵好像用了不同來貨,不及以前般爽彈。
得聞海防道熟食中心重開,已打算去趁一下熱鬧,終於等到德發也開業,這日星期天便舊地重遊。
這個「臨時」了不知多少年的天橋底街市,兩年前開始翻修其熟食中心(毗連的街市主體卻仍是老模樣),終於在今年年底前重開。翻新後比以前乾淨企理得多,有點似新加坡的巴剎,雖然沒有空調,但和以前又濕滑又有老鼠相比,真的進步不少。
一直以為這家牛肉麵不太正宗,所以拖了好一會還未光顧,這晚吃過後才知道自己估錯了。
小店名為元州牛肉麵,當然是在元州街,來到才知是接近最盡頭處、且在小雞舊店對面。店子很小,只能容十多人左右,怕擠的請三思。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