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晚和T在Ten Yoshi吃飯。T是我的舊同事,認識多年的老朋友。他以前對吃不太講究,而且對西餐不甚熱衷,所以和他吃飯多數以中菜為主。自從他看過我的食評後,對我介紹的店很有興趣,也提出要去這些店吃飯,於是這晚便和他去吃天婦羅。Ten Yoshi的天婦羅十分出色,T很喜歡這些用料新鮮,且只有薄薄一層脆漿的炸物。一面看著嚴謹的日本師傅把天婦羅一件件炸好並放到面前,是很美妙的視覺和味覺的體驗。
談笑甚歡之際,T忽然問我為什麼日本人會用這種方法煮食,因為日本料理大多是清淡口味,這種用大量食油的烹調手法似乎和其他日本料理不相符。一時間我也答不上來,天婦羅吃了不少,一直視之為日本傳統食物的一種,但想深一層它又真是有點與別不同。
之後上維基找答案,竟發現原來天婦羅是從葡萄牙傳教士在十六世紀引進日本的,而吃蘸了麥粉炸的魚則是葡國教士在四旬節不吃肉時的主食。”Tempura”一字就是由拉丁文”tempora”一字演變過來的,而這種食物就是”ad tempora cuaresmae”(在四旬節時的食物)。
[下圖已經更改,答案在底部]
(取自明報)
剛在明報看到報導,說港人掌握中文詞彙的能力差,能準確運用8,000個常用詞語的大學生只有88%,低於內地、台灣大學生(至少掌握95%)。
其實有甚麼稀奇,香港是國際城市嘛,我們一向自認英文了得,中文差一些有甚麼所謂!
不過如果連上面那個測驗也答不到90%,那又真是有點問題 ……
有興趣測試的請在下面寫下答案。正確答案在上圖底部。
以前每個星期日必定收看國際台早上十時的節目《Japanese Time》,因通常會選播一些日本電影台製作,介紹各地食肆或旅遊景點的節目,十分適合我們這些日遊狂熱份子。可是大約半年前,這個時段改為播放在香港製作的節目,為居港的日人講解香港的特色,對我們來說當然是沒有甚麼看頭。自此常因沒有好的日本電視節目看而感到沮喪。
最近很高興,因為發現了一個在 now-TV Asian Food Channel 播放,叫《北、再発見》(Discover!the north taste)的節目。這個節目由札幌電視台製作,專門介紹北海道,逢五、六、日在9:30pm時段播放,每集環繞一個主題講述北海道的文化、傳統和美食,非常精彩。昨晚的一集談的是北海道一些地方的特殊食物,十分有趣。
在日本維基找到資料,原來這個節目是1990至2002年期間在札幌電視台播出,現在仍在日本各地輪番播放。afc的製作人果然有眼光,購入了這個節目,讓我們在香港也有機會看到。
《兩生花》的DVD終於寄到。自從個多星期前在網上得知此套經典電影終於出版了DVD後,二話不說便訂回來,連郵資只是二百多港元。真要感謝網上購物,可以足不出戶兼在十分鐘內便完成了整個程序。
《兩生花》,原名《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是波蘭藉導演奇斯洛夫斯基的後期作品,於一九九一年完成。九二年在香港公映時,我從《年青人週報》中得知這套電影,不過當時沒有去電影院看,怕太悶看不懂,卻買了同是大獲好評的原聲大碟。聽了又聽之後,被碟內的音樂打動,可惜其時電影已落畫。
昨晚如常吃飯回家後,就在睡房更衣之際,冷不防頭頂傳來霹靂一聲,一陣火花在頭上落下,接著全屋變成一片漆黑。
是恐佈襲擊嗎?還是飛虎隊要踢破窗戶入屋?無數念頭在腦海中閃過,但甚麼也沒有再發生。我從抱著頭蹲在地上的姿勢站起來,意會到是房燈短路而跳了總掣。跑到廚房的電箱把大掣關了又開,全屋仍是漆黑一片;唯一的辦法是找電工來修理。
時為晚上九時,平常光顧的水電師傅的電話沒人接,我本想跑到街上去找水電工程店鋪,看看有沒有手機電話可以聯絡其他師傅。Carmen卻靈機一動,憑之前另一個師傅在空調水盤上留下的宣傳電話,再輾轉聯絡上一個電工,這位陳師傅答應馬上趕來替我們修理。
用了三年的PocketPC(HP IPAQ 2210)最近因耗盡電源而失去所有資料,雖已啟動還原程序,奈何仍有大部份軟件不能用,要重灌軟件不如灌在新機上。於是有藉口給我換機 – 其實之前已經有意更換,不過一直在PocketPC Phone和VGA大螢幕的PocketPC中猶豫不決。最後選了後者,因PocketPC Phone始終兩邊不討好,作為電話它身形太大,而作為PPC螢幕又太小。
訂購了Dell的Axim x51v,一星期後送到。x51v在規格上是最強的,用數年的東西我通常會選較高規格者,以免一年後速度慢至不能運行新軟件。因為Dell的螢幕較大,故機身比IPAQ 2210還要略大和重一些。把電源打開,明亮的高解像畫面馬上吸引著我的目光,用來顯示照片立見高下,始終640×480的解像度比320×240多四倍像素。下圖是兩部機亮著一同比較的照片,由於我為Dell貼了光面的保護貼,所以反光頗嚴重,用Photoshop調過的畫面未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