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小臣

香港美食 – Lunch@和宴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上次晚上來吃過一次後,對這裡的高質日式燒肉念念不忘,於是趁這天星期六有空,便來試試他們的午餐。

午餐的價錢十分相宜,一般定食只是八十元,改「大盛」另加廿五元,加石頭飯或冷麵也是另加廿五元。我們點了一客大盛的牛肉及一客正常份量的雜錦燒肉,另加一碗冷麵。

香港美食 – 提前慶中秋@留園雅敘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由於小卡小臣中秋節不在香港,於是便提前和外母大人做節,地點選了留園雅敘。小卡的二姊三姊家也出席,一行人八大二小點了一個 $2880 的八位餐。相熟的經理特別留了一間房給我們。

Happy Birthday to Kenjo

若不是小彭在九.一八當天到訪見城新店,也不知道原來那天就是新店開幕一周年。

一年過得真快,回想去年聽聞見城將會開新店時,還有點擔心水準是否能保持,不過在渡邊先生的努力下,新店一開始就辦得有聲有色,而另一位師傅阿立也加速成長,現在已經能夠獨當一面。新店在缺乏宣傳下,由比較冷清到現在其門如市,真替他們高興。自新店開幕後,小臣和小卡便一直來這邊,可謂見證著新店的發展。

故此出發往捷克之前,一定要來湊一下熱鬧,小儀和小彭也一拍即合,一於來過小字輩小聚會。此行認識了小儀的 honey 小 Joe,是這個小聚會的大驚喜。

香港美食 – Pumpernickel@Art Centre (Closed)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這晚去藝術中心看《萬曆十五年》,順便到四樓的 Pumpernickel 吃飯。

這家是 Pumper’N 的第四分店,是我們首次光顧 – 若不是來看節目也沒理由跑來藝術中心吃飯吧。

職場苦樂 – 混凝土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混凝土(又稱三合土)是主要的建材,在香港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建築物均以鋼筋混凝土建成,大家亦一定在街上見過工人從混凝土車(俗稱田螺車)上把混凝土倒出來,然後再澆注的作業吧。

混凝土是由英泥(Portland cememt)、碎石(沙、天然石渣和壓碎的石塊)及水三種材料組成,經混合後,水令英泥產生化學作用而凝固,而碎石則是混凝土的骨幹,被英泥黏合成一個整體並提供強度。現代的混凝土以煤灰代替部份英泥,亦在混合過程中加入不少附加劑,以便對強度及凝固時間有更佳的控制。

音樂 – 碟海漫遊(四)

《Cobalt Blue》 Michael Brook

最近聽見黃家強的大碟請來 Michael Brook 參與,才想起這張《Cobalt Blue》(黃家強當然沒有興趣)。Brook 是和 Brian Eno 齊名的環境音樂大師,他那手出神入化的結他配上不同的音效,創造了很多獨創的彈奏手法。買這張唱片,是因為當年達叔在一篇訪問裡提到他的結他技巧是模仿自 Brook,那時正是達叔在<忘記他是她>大玩 Ambient 的年代。

香港美食 – Ruby Tuesday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一向對美國文化沒有太大好感,而美式飲食亦一如大部份美國人一樣,霸道但沒有深度,一般可以用「大而無當」四字概括。Ruby Tuesday 早年在香港初登陸時,曾去吃了一次 mixed ribs 大餐,小卡被那些巨型的燒骨嚇怕了,自此便沒再光顧。

Ruby Tuesday 在九龍灣有分店,也去過吃午餐,但那些午市套餐價錢貴而不出色,故此一兩次後便沒有再去了。有一天午飯要獨自解決,只想找個靜一些的地方吃點東西,便跑到 Ruby Tuesday(因午市甚少人光顧)。翻了一會餐牌,見有多款不同的漢堡,遂點了一個試試。一吃之下對 Ruby Tuesday 有了改觀,於是便找小卡也來吃一次。

書評 –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之前戲言要帶這本書去捷克,細想一下後決定把它找出來,在出發前重讀一次,看看在旅途中會不會有特別的感受。

九.一八前夕的革命聚會 – 今村

昨天為【九.一八事變】的前夕,我等忠貞愛國、不忘捨身報國大業的中華好兒女,決定組織起來,聲討侵華日軍的滔天惡行。是日的革命行動經過七名「小家軍」的精心策劃,準備強佔日人重要據點今村,吃盡他們的軍糧,看看他們被截斷補給線後還能否作惡。可惜小奇同志陣前不敵病魔的侵擾,未能加入革命行動。

下午一時,一行六人小家軍陸續到達,以暗號相認後,便發動了大襲擊,點了四客自選壽司,一客花之御膳及一客壽司定食,嘿嘿,這次還不吃盡你小日本的好東西?

《萬曆十五年》舞台劇

昨晚去了看進念的《萬曆十五年》舞台劇。這次是第二次公演,上次因太遲購票以致錯失良機,故此一知道重演便立即上網購票,但也差點買不到昨晚第二場公演的堂座票。

演員基本上是《東宮西宮》的原班人馬,加上三位內地的崑曲藝術家,以忠於原著的方式演繹《萬曆十五年》這本史書(書的內容請參看這篇書評)。全劇的結構是六個分場,以獨腳戲的形式讓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海瑞、萬曆和李贄分別闡述他們在中國儒家道德治國的框架下的不同命運。

起初不能想像如何在獨腳戲中加插《牡丹亭》的折子戲,甚至武生單曉明的演出。很喜歡在第四幕中讓萬曆以觀劇的形式和《牡丹亭》兩位演員的互動,以及在第二幕可以一面欣賞單先生精湛的功架,一面聽說書人講述名將戚繼光的故事。

和所有的獨腳戲一樣,此劇的對白非常多,但有中英對照的字幕輔助,所以不難跟得上。編劇張建偉和導演胡恩威成功地把全書的精粹表達出來,不過沒有看過原著的話,大概只能在密集的對白中領略一個梗概。值得一讚的是在不算長的每一幕之中,能夠表達出各人在表、裡對儒家道德的不同演繹,而且做到六幕劇有六種不同的風格。但獨腳戲始終倚賴演員的功力,其中佔最重戲的楊永德(分別飾演張居正、許國及李贄)實在令人激節,尤其是李贄那一場,在他精湛的演技下發揮了強大的戲劇張力,把原著中最難懂的一章以非常易明的方法表達出來。最弱是演萬曆的伍嘉雯,此姝在《東宮西宮》中有對手之下演得尚可,但一旦要孤軍作戰時便壓不住場。而陳浩鋒演的申時行也略嫌虛浮,和原著中那謹小慎微的首輔有點格格不入。說書人鍾家誠念對白時也不夠清晰,不過他那中西合璧,兼拿出pointer解說的港式卡通手法,也帶出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不過還是要佩服所有演員,不要說演獨腳戲,就是要一字不漏地連續背誦十多二十分鐘的對白,也不是容易的事。

值得向喜歡舞台劇的網友推薦的表演,但全劇三個多小時(中間有十五分鐘休息),缺乏耐性的朋友宜三思。詳細資料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