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By 小臣

吃的馬拉松 – 小字輩深圳半天遊(下)

  今日的目的地是深圳書城(全名為深圳書城中心城),位於福田區,去年才開幕,號稱單層面積全球最大。

我們乘地鐵前往,由一號線轉四號線。深圳地鐵和廣州地鐵很相似,一貫內地特色的建材和昏暗燈光。四號線暫時以單線行車,但由於轉線站在四號線的中間,看到月台有車也不敢立刻上,因不知那班是上行還是下行。結果我們花了接近十五分鐘等車。

書城在四號線的少年宮站(四號線首期的尾站)附近一座低矮的建築物內,佔地甚廣。

吃的馬拉松 – 小字輩深圳半天遊(上)

  小臣十年前遊深圳時,差點被扒手偷去錢包,自此便患上了強烈的「深圳恐懼症」。雖然我知道小卡有興趣再訪深圳,但我對這個地方實在沒有一絲好感,故此一直沒有再去逛街。這幾年偶然也會因公事到深圳,但一辦完事馬上離開,加上每次都是一群人經皇崗「車上車落」,所以小臣連通車兩年的深圳地鐵也沒有坐過。

當小字輩提出搞個半天深圳書城團時,小臣也猶豫了好一會,不過既然小卡想去,加上有幾位好友一起前往,也就無所謂了。這天是星期六,由於小娜要上班,故此大隊要下午才出發往深圳。原來的計劃是我和小卡小彭先往粉嶺吃群記豬手,再和小娜小妹會合,豈料碰上因交通意外加上七人欖球賽引起的大塞車,結果小臣遲到一個小時,粉嶺去不成,最後決定改去大圍漢年吃鹽焗雞。

自從漢年在小字輩中「曝光」以後,已經成為雞飯的代名詞。這天要留肚給下午茶,我們三人只要了半只雞,另加一碟乾炒牛河。

漢年鹽焗雞很少令人失望,一如既往地鹹味適中,肉嫩而不鬆散,且雞香四溢。

書評:《天水圍12師奶》

  這是一本令人神傷的悲劇大全集。香港這個金碧輝煌的富裕社會,背後卻有著一群被社會忽略的女性,幹著一般人不願幹的低薪工作,獨自支撐著整個家庭。為了減低租金支出,這些家庭選擇遷入天水圍北 – 一個因房屋政策失誤演變而成的單一化社區。作者陳惜姿以她多年寫訪問稿的經驗,寫出十二個天水圍師奶的故事,讓我們認識這個被稱為「悲情城市」的社區的真實一面。

天水圍北在 04.4.11 天恆村滅門慘案後,被傳媒扭曲、渲染及標籤化為「綜援懶人村」,這種火上添油的妖魔化報導,非但不能幫助區民解決問題,更令他們產生身份認同危機,隨之而來就是更多的壓力和焦慮。事實上,在這十二個故事之中,這些令人敬佩的女性都堅持自力更生,不到最後關頭也不會申請綜援;她們大多一天工作十多小時,並且要穿梭數個不同工作地點,賺取微薄的薪金來讓家人解決基本的生活需要。

香港美食 – 小卡的生日宴 @ Le Mieux Bistro (Closed)

  自從讀過小頭對這家店的報導後(午餐晚餐),一直很有興趣來吃個午餐,可是這家開設於明報工業大廈裡的法國餐廳,只在星期一至五提供午市(週末只有晚市)。曾經試過取半天假去光顧,不過忘了預先訂位,那天打電話去時已經滿座了。第二次是農曆年從日本回來後,小臣多放幾天假才上班,正好去吃一頓充實一下假期,這次當然預早訂了位,可惜當天病倒了,又是有份無緣。

大概老天不許我拋下小卡去獨享美食吧,於是決定兩人一起取一天假為她慶祝生日,第一站就去這店。明報工業大廈在柴灣海傍,由杏花村乘小巴過去最方便。有興趣看看此店環境的朋友,可看看下面的短片。

香港美食 – 雜記


  這幾天私務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寫東西,反正有好幾家再訪食肆的照片推出無期,小臣也來一次一週雜相,清存貨也

W’s Entrecote

這是兩個多月前吃的晚飯,那天見有澳洲和牛推出,便每人試了一客

自家美食 – 北菇潤腸蒸雞

  這是小臣爸以前很喜歡弄的一道菜,由於不知道小卡是不是也愛吃,故此一直沒提出。這天小卡忽然說想弄一次,小臣當然無任歡迎。

賣半只斬好的鮮雞,以豉油、豆粉及酒(小量)醃好。

另把浸軟了的冬菇及一條潤腸切件,放在雞件上一起蒸十五分鐘。

由於用了鏞記的鵝肝腸,蒸出來的香氣特別濃烈,鵝肝油滲出來混和了雞汁,把原本已經肥美嫩滑的雞件,提升到更高的一個層次。

以前小臣爸的版本雖然沒有用上鵝肝腸,但有時會加幾件切小了的南安蠟鴨,也是非常美味。

音樂 – CK 《Perfect Disorder》

  那晚路經灣仔,自不然進去唱片店掃貨(一張 CD 比 H 記平十多元,當然一次過多買幾張),看貨架上有這張小奧介紹過的新人唱片,便一起買了。

回家後放進唱機上一播,傳出來的竟然是深厚廣闊的聲線,一點也不像是新人的架勢。這時小臣才上網去找這小妮子的資料 – 原來這位李思祺幼年時已受過聲樂訓練,去年才放洋回來,棄設計而加入娛樂圈。一家不見經傳的小唱片公司 Do Limited 為她製作了第一首單曲<仍未解決>,可惜單曲派台後得不到太多的 air-time,她便轉而在各大商場出騷爭取曝光率,並因此而贏得了口碑。

這張大碟在沒有飲茶灌水、交換拍劇出小丑騷的「港式宣傳」之下,打上了 H 記唱片銷量榜的第一位,可謂異數,由此可見還有不少痛恨英皇娛樂的樂迷,肯真金白銀去買一些有心有實力的製作。

全碟由劉祖德負責所有曲詞,難免令人想到謝安琪和周博賢的成功組合。不過劉的作品比較大路,詞作偏向以愛情為主題,不及周博賢令人屢有驚喜的偏鋒。思祺的唱腔豪邁,有點像何韻詩和盧巧音,但我覺得思祺的音域比後兩者還要闊,只要再注意一下感情的投放和強/弱音轉接的技巧,一定比何及盧更有前途。

<仍未解決>一共有三個版本(最後一個版本是隱藏的),不過此曲過於簡單,可能是為了遷就舞台演出而作。

香港美食 – 大榮華圍村菜

  此店在九龍灣開業後天天爆滿,小臣雖然在附近上班,但也只去過兩次午市飲茶。據聞晚上要訂座的話,只能五時半入席,故此一直未有打算光顧。不過最近看了一些報導後,對它的米鴨又提起了興趣。這晚決定早些離開辦公室,六時廿分左右到達大榮華,居然不用等位,這個時間應該六至八人也可即時入座(當天是星期二)。

菜的款式很多,而且價錢非常相宜,多點幾款更有優惠,可惜只有兩個人,只能吃兩菜一湯。

小卡喜吃粟米魚肚羹,便來了一窩。魚肚份量不少,軟滑之餘仍覺爽口,蛋花粟米羹濃淡適中,沒有像其他酒樓那樣加入大量豆粉茨,不錯吃。

小臣為鴨而來,理所當然地點了頭抽米鴨(其實五味雞也不錯 …… 下次吧),很少機會吃用豉油滷的鴨,這裡用的鴨不會過大,肉質嫩滑,而且肥膏比鵝少。這鴨吃起來有點像豉油雞,但味道當然濃郁得多。

音樂 – 本地混音

  近來在 discuss.com.hk 的一個 topic 上,找回很多「失散多年」的八十年代中文歌的混音版本,實在比退稅還要令人興奮。這個月來我 ipod 上播都是這些舊歌,連新碟也少買了。

趁記憶猶新,決定寫一篇專輯談一談這些混音歌曲。這方面我不是專家,只是當年曾經有一段時期非常留意這些歌曲而已;論專家不能不提 Kenny Lai,他在網頁內表列了大部份當年出版過的混音歌曲;最近 Kenny 也開了網誌,每天談一首混音歌曲之餘,還可以讓網友在線上試聽。

香港樂壇在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大量改編歐、美、日歌曲,而的士高音樂亦隨之被引入本地。在的士高熱潮下,製作混音歌曲在舞池播放便成為宣傳方法之一,和印製「白板碟」予電台的唱片騎師以方便他們打碟,可謂如出一轍。

 [到 Kenny 的blog試聽]

本地的第一首混音歌曲應是林子祥的<愛到發燒>(有說是陳百強的<創世記>),以圖案碟、非賣品的形式推出。這個版本是典型的加長版(extended mix),沒有什麼效果可言,現在聽來頗令人沉悶。

 [到 Kenny 的blog試聽]

第一張真正公開發售的 12" single 應該是譚詠麟的<愛情陷阱/火美人>。當年倫伯的<愛情陷阱>雖然橫掃各大流行榜,寶麗金也要在差不多一年後才夠膽為他製作這張混音單曲(如無記錯應是為他 85 年的演唱會做勢),結果銷量也不俗。此混音由其副監製 Joe Wong 操刀,亦是一首 extended mix,唯一特別之處是把「這陷阱……」這句用剪帶的方式加長而已。這張 12" 之所以重要,是它奠定了本地混音唱片的發展,如果不是唱片公司見有利可圖,也不會紛紛把熱門歌曲製成單曲出售。

香港美食 – 橋泰 (Closed)

  這是「鱔稿王」介紹的地痞泰菜店,雖然對此刊物介紹的食肆信心不大,不過見小字輩一呼百應,小臣就是剛拔了大牙也來湊熱鬧。

店在大角咀,不是小臣熟悉的地方,於是約了小頭在太子站打的過去,到達前醒目的小彭已和小妹小茄穩佔了全店最大的桌子。此店極小,只有三張桌,還有其他小桌放在店外,整晚人客絡繹不絕,也有不少是買外賣回家吃的街坊。

娜姐和小Q稍遲到達,老闆娘提議我們先點幾道菜,於是便點了海南雞和豬手。事後証明應該多點幾樣,因為七時半過後此店進入晚市尖峰期,老闆娘在店內外跑來跑去,連寫單也沒有時間。

此店著名的是泰式鹵水食品,先吃鹵豬手,鹵得極入味,去了骨的豬手切成小片,有皮有脂肪有筋有肉的美味,在嘴內溶化成鹵汁的精華,吃起來比東坡肉有口感和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