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現象系列之二十三 – 種族

  奧巴馬當選為第四十四任總統,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有人說美國終於成為一個超越種族的國家,可是當大家的著眼點依然是膚色、津津樂道的依然是他的非洲裔血統時,不就正好反映種族仍然是重大課題嗎?

(圖片來源: http://nepal.karl-lam.net/)

在香港,種族好像不是大問題,不過大家真的不會稱印度人為「亞差」、說印傭不及菲傭精明、以為所有尼泊爾人都能做好護衛這份工?少數族裔在本地過著艱苦以及備受歧視的生活,中國人和外國人在職場上口和心不和,這些都反映著種族問題,只是我們都視而不見而已。

那麼種族是什麼?一般的說法是用語言、外觀、群體關係、文化、行為等來劃分,是由原始聚落發展出來的觀念,「非我族類」就是這種思維的最佳寫照。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譬如「中國人」這個組成,就經歷過很多變化。於中國南方、北方、西方的不同部族,在不同時間成為「中國」的一部份,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外貌、語言、生活習慣等雖然有很大分別,但經過數千年的同化,大家不會把對方視作另一種族,而滿、蒙族雖然曾統治中國百年之久,直到今天仍未能和漢族「融和」。西方人則發展航海技術南征北討,在非洲、亞洲及澳洲發現不同膚色及文化的人種,不是把他們(主要是非洲黑人)虜劫及販賣回歐洲大陸為奴,就是把別人的領土變成殖民地,原居民便成為次等、甚至是企圖滅絕的對象。

由上面的論述,可知「種族」是因應著歷史不斷演化的一個社會概念,而非生物的本質主義。在同一個大陸上的人的相似度,未必比在另一個大陸居住的高,同一個族群當中,人和人之間也有著千差萬別。至於所謂智力、進化度等的差別,就更是偏見及典型化的結果。我們以社會發展度作為人類進步的唯一量度基礎,所有比我們發展程度慢的國家,我們視他們的人種為次等民族,於是印尼人被標籤為「天性懶惰」,來香港作傭工的都是「轉數低」、「懶散」。當整個社會都這樣認為的時候,就成為偏見,可是我們身邊的「自己人」,除了有聰明勤奮的,不是也有很多懶惰而不上進的「普通人」嗎?我們認定印尼傭工不夠「醒目」,是以他們對新科技產品的熟悉度(不懂用家居電器),以及生活節奏來衡量,可是我們的過度消費、急速的步伐、巨大的工作壓力,就一定是最健康及最愉快的生活方式嗎?黑人在英、美等國家長期受歧視,在教育及職場上得不到公平對待,於是不能憑努力改善生活,只好停留在社會階梯的下層。但我們卻因此而認定他們是破壞社會秩序的源頭,對社會沒有貢獻,繼續維持甚至強化社會二極化,口中不說卻以各種不公平的方式對待有色人種,把歧視一代接一代的傳承下去。

奧巴馬之所以能成為總統,除了是布殊過去八年的差劣表現幫了大忙之外,也是因為他「外黑內白」的出身。奧巴馬的母親是白人,在中產家庭長大,於哥倫比亞及哈佛大學畢業,並不代表一般在美國的黑人。我們可以看看未來四年,他是否可以改善美國的種族問題。在香港,去年立法會通過了《種族歧視條例草案》,詳細的守則和配套會在今年制訂。去年在討論法案時,在很多扭曲的報導及辯論,在在反映了大眾對少數族裔的誤解和偏見。寫這篇文章,就是希望大家以少數族裔的角度審視種族的問題,在討論即將出台的守則時可以多一點理性。

文化現象系列之二十二 - 資本主義的末日?
文化現象系列之二十四 - 在 H1N1 蔓延時談現代醫學

One Comment

  1. 回覆
    小頭 2009 年 01 月 13 日

    我有點怕他會在就職典禮上被人刺殺!
    版主回覆:(10/07/2009 12:51:28 PM)
    聽聞會有重兵保護他!

發佈回覆給「小頭」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2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