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現象系列之六 – 娛樂雜誌色情化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在街上報攤擺賣的娛樂雜誌(俗稱「八卦雜誌」)封面越來越觸目驚心,極目所見皆是一個個女星肉體橫陳,不小心還以為拿錯了擺在另一角的「龍虎豹」或「藏春閣」。

女明星「忽然」行性感路線由來以久,自狄娜起至葉玉卿、葉子媚甚至較近期的葉璇等,江山代有才人出。雖然以往也有娛樂雜誌代此等肉彈女星催谷一番,但從來沒有像近期般每期均以近乎全裸的照片為封面,而起用女星的檔次亦越來越低。不過無論男、女讀者均照買如儀,亦繼續在大庭廣眾之下看得津津有味。

娛樂雜誌的整體急速低俗化固然是一個有趣的題目,但本文旨在借色情化這個論題談幾個有關性的理論,故無暇論及低俗化這個較廣義的論題。

本質論

最為大眾認識的自然是本質論。「男人天生好色,自然愛看女體」這種評語大家就算沒說過也聽過不少吧。這種理論首先把性格化約為生物特徵,繼而普遍化成為性別決定論。作為老生常談乍聽好像很有道理,但本質論卻經不起任何嚴謹的審視:男人中固然不乏好色之徒,但也有清教徒、同志、柳下惠、性障礙者等對女性胴體沒有興趣的人;理論本身既無法解釋為何女性也愛看裸露女星這個事實,更不能處理在不同歷史脈絡及文化背景下人們如何看待這種雜誌封面的問題(回教國家及六十年代香港的男性或許也好色,但很難想像在今日伊朗或白燕/張活遊年代的香港可以接受這種尺度)。因此本質論不能用以解釋娛樂雜誌色情化這個現象。

福柯微觀權力論

福柯的理論在本系列首篇文章已介紹過。和本質論相反,他認為沒有「先天」、「不變」的性論,因為任何對性的看法都只是論述的一種,會隨著不同權力的運作而轉變。在中古世紀,宗教/儒家價值當道的年代容不下「同志」這種性取向,當時的人也就無從透過語言認知在男、女性之外,還可以把人分類為異性戀和同性戀。就算隱隱發覺後者的存在,也只當作是一種「癖好」或「病態」。在宗教權力影響下,不單只實則上「壓迫」(以道德譴責)同性戀者,而是在整套論述中抹殺其存在的可能(根本沒有對應的語言,連想像都不能)。同理,現代對性開放的態度亦可看成為資本主義權力運作下的一套論述,既然性/女體是一種可作販賣的商品,自然要有一套說法去打破傳統對性的觀念。於是「專家」便站出來說性要成為教育的一部份,而中國人對性的忌諱亦在這套論述之下成為「落後」傳統,因此父母也要打破禁忌在家庭中擔起談性的「責任」。表面看來,在家庭及學校裡灌輸的是「正確」的性知識,但在這套論述之下性不再是污穢、能做不能講的罪,故一切對性的扭曲亦在尺度越來越寬之下得以登上大雅之堂。幾代人之後,我們漸漸「開放」地談性,對裸露習以為常,並且不再歧視賣弄身體的女性,甚至崇拜擁有驕人身段、敢於表現自我的女生了。當然有女性主義者大聲疾呼,謂這套陳述乃建基於男尊女卑的父權意識型態之上,但她們的聲音始終不會被納入這套主流論述之中。或許有一天當女性主義結合某套生產方式而壟斷權力後,可以用另一套論述去描劃兩性關係。

依據這個理論,我們可以解釋為何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社會中人們不能容忍婦女露出臉部以外的身體任何部份,共產主義的北韓可以視賣弄身體為西方社會的精神污染,而我們卻每天消費以裸體女星為封面的娛樂雜誌。不同權力的運作可以不自覺地影響人對同一現象的態度及想像空間,這就是福柯理論的重要啟示。不過微觀權力論並沒有處理在同一論述之中個體差別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借助精神分析學說。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學說

佛洛依德突破了西方哲學發展的路向,從新把人定在本位。他提出人格由三部份組成,即所謂原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 ego)。原我是生物原慾來源,只尋求即時吃、喝、睡、性等本能上的滿足。在另一端的超我則是人類賴以進行群體活動的道德及價值規範;而自我則是夾在兩者之間、日常生活中的我,無時無刻地控制著原我,並以不超越超我所容許的範圍去滿足原我的慾求。當某些原我的慾求不能被滿足時,自我會把它們壓抑起來,或轉化為另一種發洩方式,夢和精神病便是原我突破自我的控制而顯露在意識中的例子。

引用這套精神分析學說,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對性的迴異態度,便可視為不同的超我(道德基準);而個人在不同環境下成長對文化、教養的認知落差,亦造成個別超我(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長大,和在道德觀念薄弱的家庭長大的兩個人,所發展出來的超我規範肯定有所不同)的發展。由此我們既可解釋時代轉變下大眾對性觀念的演變,也可以理解在同一社會中為何每個人對性均有不同的態度。

把這些應用於本文的題旨,娛樂雜誌色情化便可看成為社會道德觀念改變的產物,今日的超我容許原我對性的要求轉化為視覺上的滿足,故消費裸露女星的身體便成為可接受的滿足性慾行為。而每個人原我活躍程度的差異、對超我制約可接受的差異等等,便決定了他/她是喜歡、抗拒或對這些雜誌感到麻木。

上述只是對佛洛依德一個過份簡化的介紹,亦把他學說中最受爭議的伊底帕斯情意結(戀母弒父情意結)略過不談,希望下次有機會再詳論一番。

結語

和【文化現象系列】其他文章一樣,本文的目的是借一個特定的社會現象介紹一些社會學理論。有關性的理論當然不只上述幾種,但以福柯和佛洛依德最有代表性,把二者結合起來可以解釋不少社會現象。

文化現象系列之五 - 從《阿旺新傳》看香港電視的反智本質
文化現象系列之七 - 也談Otaku

7 Comments

  1. 回覆
    supageti 2005 年 12 月 30 日

    現在香港的娛樂雜誌只可以用四個字形容:不忍卒睹 ~

  2. 回覆
    rebecca 2005 年 12 月 30 日

    和台灣的幾乎是同步了呢~<br />
    不過….<br />
    我也有買~<br />
    雖然很多是造假,<br />
    但因內容很多資訊可讀倒也是不錯,<br />
    <br />
    說真的,封面這次我也嚇了一跳呢~<br />
    <br />
    祝妳新年快樂~

  3. 回覆
    carjaswong 2005 年 12 月 30 日

    Supageti,<br />
    所以我很久沒看了,<br />
    只是理髮時翻閱一下,<br />
    以瞭解變質到甚麼程度。<br />
    <br />
    Rebacca,<br />
    很有興趣知道壹周刊登陸台灣後,<br />
    其他娛樂雜誌受到甚麼影響。

  4. 回覆
    himiucat 2005 年 12 月 31 日

    看到照片嚇一跳~~^^"<br />
    j兄的分析好深入專業呀~<br />
    <br />

  5. 回覆
    carjaswong 2005 年 12 月 31 日

    Tina,不敢不敢,<br />
    只是介紹一些入門社會學理論而已。

  6. 回覆
    小彭 2006 年 01 月 01 日

    近兩星期行過報攤, 真係本本週刊幾乎係這類封面… 另一方面, 封面亦加上&#039;新<br />
    世代&#039;形容詞… 什麼"手尋", "慾擒", "奶壓"… 令我上了一課中文了!

  7. 回覆
    carjaswong 2006 年 01 月 01 日

    小彭,現在報紙雜誌的寫手的水平等於寫黃色小說那些嘛!<br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fiv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