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 – 灘萬

  是七月二日的事。這個假期小臣不幸患了氣管炎,要和哮喘搏鬥,那裡也去不了。不過之前和小頭約好了去灘萬,見吃藥後好一點,便照樣去了,反正也是要吃午飯。

灘萬聞名已久,不過我比較喜歡去小店吃日本料理,所以一直沒有來光顧。

五星級酒店內的料理店,裝修格局自然沒有話說,不過侍應的態度一般,對我們這種非熟客,沒有太多應有的歡顏。

小臣一見有炸黑豚肉,沒多想就決定吃這個。整體沒有令人失望,豚肉的脂肪度剛好,炸起來亦算香脆,吃在口中也頗鬆化,不過以 $240 一客來說,比旬菜富貴了一倍有多,就是和 Tonkichi 比,也是高了四成,但質數卻並沒有超越前兩者。

自家美食 – 小卡碟頭飯

  天氣持續炎熱,胃口欠佳,在家做飯只適宜弄簡單的東西。

小卡今天靈機一觸,打算來一個碟頭飯,就在 Sogo 的地庫買了椰菜及日本黑豚肉排。

先把黑豚肉排煎熟,這次第一次試,就買了薄片的,怕太厚的豬排只煎焦了表面而內裡不熟。煎好豬排後,就把鍋裡的肉汁和油用來炒椰菜。

最後把飯用碗裝好後反過來倒在碟上,放上豬排和椰菜,最後煎一隻荷包蛋放上飯面,簡單的碟頭飯就完成囉!

好像似曾相識?對,這就是「神廚館風」的碟頭飯。

把荷包蛋刺穿再加一點醬油,美味的蛋漿飯,就是沒有其他配料也可就此吃光。黑豚肉鬆化而有肉香,比一般本地豬排好吃得多。不過小卡用了「健康鍋」(不會把食物弄焦的鍋)去煎豬排,煎出來就少了那種微焦的甘香,下次可用普通鑊煎製。

小臣三扒兩撥就把這碟頭飯吃光。咦,上面不是說有人胃口欠佳的嗎?

書評:《整形日本》、《匠味日本》

  連續讀了兩本有關日本的書,才發覺自己沒有想像中那麼哈日。

《整形日本》是湯禎兆寫的,以比較深入的方式談一些日本文化現象,由 Kawaii、Otaku 到 Parasite Single 等「潮」與「不潮」的 buzzwords 全部囊括,並揭示這些現象背後的日本文化深層結構。湯先生在書內大量引用日本電影,諸如《死亡筆記》、《迷失東京》、《戀之門》等,由於我一套也沒有看過,根本不能判斷他舉的例是否恰當,讀起來就不能投入。假如湯先生要求每位讀者都是哈日狂熱份子,那麼我就顯然不具備讀這本書的資格,說自己不夠哈日,就是這個層次上的問題。

湯先生也企圖來個日港比較,在每一篇的結語中,談論這些文化現象傳入香港後的質變。很明顯湯先生對香港的文化的認知,比他對日本的理解淺薄得多,他空談香港的 Kawaii 和 Cosplay 族是何等不成氣候,卻沒有以香港的政治、經濟、文化及歷史的背景來闡釋這些質變的原因。把這些部分從本書刪去,可能比較能保存湯先生企圖建立的學者形象。

《匠味日本》是一位專欄作家藍秀朗先生在報上專欄的結集,賣的是日本潮流文化,以淺白的筆觸寫成,篇幅極短。比起湯先生故作深奧的手法,藍先生的文章易讀得多,起碼不會令人邊看邊打瞌睡。不過藍先生的文章初看還覺有趣,多讀幾篇就略嫌重覆,這些都是專欄集常見的問題。藍先生在多篇文章的篇末都來一、兩句感想,而露餡的地方就在這裡,因為不是「日本什麼都好」,就是「講日本我比你知得多」之類的賣弄,看多了就有點質疑作者的自省程度。這是我說自己不夠哈日的原因之二。

不過當閒書翻一下,睡前或上廁所時讀它幾篇,也沒有什麼損失。

三千年後

  我唔講野,淨係聽琴姐講野:

曲:陳輝陽      文:陳慧       獨白:李香琴

再見 唔好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講再見
因為我真係專情來同你道別

你知道我係邊個架 不過你唔記得左之嘛

香港美食 – 小字輩在同心

  早兩天下午到九龍城午膳,才想起還未寫這篇一個月前的聚會,屯積的食記實在太多。

到了六月底才搞得成這次在同心的小字輩聚會,不過還是湊不齊人,只有六位出席。人多可以多點一些菜,這晚也吃了不少:

活蝦刺身是第二次吃,蝦肉依然爽甜扎實,這次還付有蒜片,夾著吃好像放心一些。不過此菜的靈魂還是那酸辣醬,就是冒汗也要蘸。

尋書

  HY 問我平常在那裡買書,想了一下後,發覺也可以就此寫一篇短文。

小時候沒有餘錢買教科書以外的讀物,看的書都是在圖書館借的。初中時迷上衛斯理的小說,但圖書館的藏量有限,便想買來看。那時候星期日通常會跟爸爸到他工作的地方,他跟工友們玩紙牌,我就溜出去附近亂逛,其中一個常去的地方就是齡記書店。當年書店不像現在般把所有書籍都放出來;不知為何,諸如金庸及衛斯理等的小說都鎖在玻璃櫃裡,大概不想人打書釘吧。於是我就只有隔著玻璃櫃看書的封面,而每本售價廿多元的小說,也要儲很久才夠錢買一本。記得當時買了《無名髮》(後改稱《頭髮》)、《黑靈魂》(後改稱《木炭》)、《尋夢》等,因為得來不易,所以都珍而重之地讀,事後亦保存得很好,更因此養成了愛書的習慣。

比較大量買書是在工作之後,主要是工餘時間甚多,可以重拾閱讀的樂趣。那時每星期都到旺角,除了往節拍買 CD 外,就是逛二樓書店,起初是去田園及樂文,因為書種比較多元化,流行及冷門的也有。當年看的書很雜,文學、小說、中國政治、社科等無所不包,在這些二樓書店有很多選擇。

後來對社會學及哲學的興趣越來越濃,田園樂文在這方面的藏量不多,偶然有一天在樂文的另一邊找到學津書店,簡直如獲至寶。此店的老闆極有性格,店內的書和他一樣不修篇幅,看似沒有章法地亂堆在書架及地上,但來久了自然懂得該到那一個角落去找自己想看的書。在這裡有很多絕版的舊書,一部分被埋葬在新書的下面,另一些則放在書架上的「第二格」,要把前排的書搬開來才看得見。店內有很多社會學及哲學的台灣版書籍,以前沒有門路訂購,上這裡找是最好的方法。老闆知道你懂得找書,就不會理你,要是亂翻亂找又不放回原位的話,就一定會捱罵。這裡也賣很多大專用的參考書,不時有學生拿著書目上來買,假如不識趣亂問老闆,亦會給他痛罵一頓。不過我已經十年左右沒上過去了,不知此店是否仍健在。

在灣仔的青文亦是以前常去買書的地方,每上去一次,就發覺它比以前又雜亂了些,不過也是找好書的地方。看著老闆羅先生由一副文藝青年的樣子變成肥胖中年,好像在照鏡子一樣,只是我沒有像他般堅持自己的理想。青文的另一邊還有一間賣英文社哲書的曙光圖書,偶然要買英文書便會來這裡。早兩年曙光圖書結束,想不到去年青文亦步其後塵。

二樓書店曾在九十年代末有過一陣虛火,那是洪葉書店登場的時候,整齊、光亮、有窗戶的裝修,的確迫使不少二樓書店跟風,亦帶了不少讀者「上樓」,不過後來經濟衰退,加上網上書店開始流行起來,二樓書店在熱潮過後便無以為繼,有些結了業,有些搬上三樓減低租金負擔,到了今天在簡體字書的沖擊下,堅持賣台灣及本地書的店,都在捱打狀態中。

我近年已很少去二/三樓書店,想買書的話,本地書去商務解決(在辦公室下面就有一家),台灣書/英文書就上網訂,在博客來、金石堂及阿瑪遜等網上書店按幾下滑鼠,幾天至一星期後就速遞或寄到辦公室,實在想不到要爬樓梯去二/三樓書店的理由,最重要是省了慢慢找的時間。

書展?沒有興趣去特賣場和趁熱鬧的人一起擠,反正我想買的書也未必能在書展中找到。

<!–more–>

香港美食 – 怡庭軒 (Closed)

  在大家的住處附近,大概總有一家這樣的店:味道不是太出色,但又不是太難吃;食物的種類很多,卻沒有一樣是非吃不可;平時不會想到要光顧,但有時在家懶煮飯或患病時,又會忽然想起它。

這次要介紹的就是這樣的一家港式茶餐廳,由奶茶吐司意粉公仔麵,到粥粉麵燒味海南雞小炒等均有售。由於會所的中菜廳在假期一定擠滿人,所以星期六、日要在附近吃東西時,偶然便會跑到這裡來。

此店有兩樣東西是我常吃的,一是芙蓉蛋飯,另一樣就是這個豬手飯。

豬手是用南乳加鹵水汁燜的,雖不及永華麵家,但也燜得腍且入味,而外皮更是爽口兼帶膠質,很快便把大半碟飯吃光,如果再有一、兩片煮透的蘿蔔就完美了。

芙蓉蛋飯(總是忘了拍照,下次補上)幾乎每家小飯店都有售,就是把韭菜、芽菜、蝦仁、叉燒、火腿絲等配料,加上蛋漿煎成薄薄的一片,好的芙蓉蛋要煎得外面甘香,而內裡蛋漿尚存。此店的出品尚算合格。把芙蓉蛋放在飯面加一點醬油,就是簡單好吃的「碟頭飯」。

此店還有各式「鍋仔生滾粥」,雖和三大粥王的出品有一大段距離,但生病的時候沒人煮粥,又不想去「海x粥店」的話,來吃一鍋亦未嘗不可。

地址:海怡半島西商場G48號鋪
電話:3523-1347

香港美食 – 四小在見城

  今年加薪的幅度和「加辛」尚算成正比,加上發了花紅,又是去見城吃一頓好的時候。查一查紀錄,上一次去吃晚飯已是一年前的事,原因一樣。碰巧小頭詢問我們何時往見城晚飯,因她夫婦覺得和我們一起去的感覺比較實在,可能是網上太多對此店的不實謠言之故。就是這樣我們一拍即合,擇了個好日子便去吃。

為了讓小頭放心,這晚我們預早一點到達,先和師傅阿立說好我們的預算,就由他來發辦好了。一坐下就瞥見一對有名的藝人夫婦,就在我們鄰座。

小頭小Q到達後便正式開始。先吃刺身,第一道吃深海池魚,是近腩的部分,頗肥美,味道沒有池魚那樣濃。

第二道是左口(平目)薄切,主要是吃切至透明的刀功,因左口始終比較淡薄。不容錯過的是鰭邊那兩小片肉,爽口彈牙。

我的玩伴

  兒時住在華富邨,鄰居有很多同齡的小朋友。小臣讀上午班小學,下午放學後有很多時間,有時自己去圖書館看小說雜誌,亦有很多時和鄰居外出玩樂,在暑假期間就更是大半天在外面。

小孩子什麼也可以樂上半天,我住那一層有一個沒有電梯的「電梯大堂」(由於是馬路上一層,故電梯不停此層,大堂只有一個密封的電梯井),常被我們佔據為踢足球、玩「何濟公」、「一二三紅綠燈」等遊戲的地方。而在中秋節,這裡又搖身一變,成為火光熊熊的「煲蠟聖地」。那時的公屋管理非常鬆散,除了上門收租的那一天外,平時根本沒有管理員巡查,所以我們在那裡玩什麼也沒有人理會。

香港美食 – 群記清湯腩

  除了粉嶺有家有名的群記豬手外,大埔亦有一家群記,以清湯腩打出名堂。這天星期六(六月底的事了)去沙田的歷史博物館看三星堆展覽,自然順道拜會新界的美食,先去大圍漢年來碗鹽焗雞湯米當早餐,看罷展覽後再入大埔,為的是這碗清湯腩。

出發前已經看了地圖,大約知道位置,不料附近「里弄」處處,結果轉了好幾個圈才找到。時為下午三時許,門前有一條不長不短的人龍,果然是人氣店。

等了十多分鐘便可入座,剛好有一張二人小桌,不用和其他人擠在一起。要了一碗爽腩河粉及一碗牛面珠河粉,另外當然不能不來一支可樂解解渴。

爽腩上桌,先呷一口湯,味道雖不及九記的藥材湯那麼複雜,但也是清甜香濃,應是用牛骨及牛腩熬的。爽腩是個人認為最好吃的部份,可惜九記只是不定時供應,可以吃到的機會不多。此店除了大量供應外,還可以配粉麵(九記只能單點)。燜腍了的香滑腩肉,配上爽口的筋膜,就是爽腩吸引人的地方。群記用的河粉尚算幼滑,只是碎了些,不方便挾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