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 Love will tear us apart : New Order

(原文刊於我的網頁)

熟悉New Order(NO)及Joy Division(JD)的網友看到標題可能會罵我神經錯亂,<Lover will tear us apart>明明是JD的歌曲,怎麼會成為NO文章的標題。<Lover will tear us apart>是我第一首接觸JD的作品,Ian Curtis的吟唱和後崩節奏中所滲透出來的無助和絕望,深深地吸引著當時懷著灰暗人生觀的我。自此但凡想起JD或是NO,我腦中浮現的總是這首歌,特別是其低音結他部份和末段的鼓擊。所以要寫NO,很自然地在鍵盤敲下了此曲的歌名,並順理成章地成為標題。

JD之所以成為傳奇,完全是因為Ian Curtis的死。當時只出版了一張大碟的這隊曼徹斯特組合,主音歌手卻因為感情和健康問題自殺。這件突如其來的事為他們抹上了神秘的色彩,<Lover will tear us apart>在Ian死前一個月出版,更令此曲成為話題作品。JD於一眾新晉組合中脫穎而出,一躍而成為八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樂隊之一。

Ian在一九八零年過身後,餘下三名成員Bernard Sumner, Peter Hook和Stephen Morris,再加上Morris的女友Gillian Gilbert組成了NO。次年出版首張大碟《Movement》,Bernard被推到台前補上Ian的位置,成為主音歌手。在《Movement》中,NO基本上緊跟JD的風格,玩的仍是後崩(post-punk)式搖滾。在第一張細碟<Ceremony>,Peter和Stephen的低音結他和鼓聲仍是典型JD風格,最顯著的分別是Bernard的歌聲,那種與音調/節拍不和諧的唱腔,成為了NO的招牌。
 

到了第二張大碟《Power, Corruption & Lies》,NO才真正走出JD的陰影。Bernard為歌曲加入大量的合成器演奏和效果,掩蓋了原來的搖滾味道。由JD帶來的黑暗和陰沉,逐漸被電音和跳舞節拍所驅散。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自然是在八三年出版的細碟<Blue Monday>,起首堅實澎湃的合成低頻,漸次接入鍵琴演奏的音節,在Bernard Sumner的歌聲未出現前,無法令人聯想到是NO的作品。這首並無收錄在《Power, Corruption & Lies》的細碟,以5.25″磁碟設計的精美包裝,成為了收藏家的珍品。<Blue Monday>其後登上英國史上最暢銷細碟的首位,NO的作品亦開始和舞池音樂掛勾。
 

我真正認識NO其實始於他們在八五年出版的第三張大碟《Low Life》。<Sub-culture>是真正令我一聽難忘的一曲,在急遽高壓的電子節奏中,Bernard的歌聲滲出了對正常生活的厭倦和反抗。當然,我在其時仍未認識JD,也不知道NO和他們的前身有更黑更低調的一面。此碟的另一張細碟<Perfect Kiss>卻讓我見識了NO搖滾的風格,Peter用力的低音結他彈奏,與及在中後段的主音低音結他加鍵琴長長的演奏片段,叫人印象深刻。只是當時我尚在沉迷電子音樂中,不太懂欣賞崩及搖滾等曲風。

緊接著的大碟《Brotherhood》亦有類似的電子/搖滾明顯分野的作品,最為人所熟悉的自然是<Bizarre Love Triangle>和並沒有收錄在大碟中的<State of the Nation>。翌年精選集《Substanace》推出,把NO自出道以來的細碟A/B面全部收錄,我自此碟才真正體味到NO在風格上的變化。NO的一大特色是好些大熱作品(如<Blue Monday>)只出版過細碟,而且大部份細碟版均比大碟版多了一些可聽的演奏部份,所以《Substanace》其實是最值得擁有的NO唱片(最近出版了《Singles》,是《Substanace》的更新版,不過再沒有收錄B面作品)。《Substanace》亦是我播得最多的唱片之一。

不過《Substanace》也總結了NO的全盛時期,此後的作品已經不太能吸引我。NO在八九年推出的《Technique》中大玩house/acid等當時頗流行的音樂,完全不是我那杯茶。翌年樂隊為英國世界盃球隊唱了<World In Motion>之後,各成員開始自行發展:Bernard和前The Smith
s的結他手Johnny Marr組成了Electronic(Pet Shop Boys的Neil Tennant也有客串),而Peter Hook則另組了Revenge。論商業成就自然是前者較成功,Electronic的首張細碟<Getting Away With It>是非常容易上口的大路電子情歌,可是卻引來The Smiths和NO的死硬派粉絲大鬧特鬧,說是背叛了搖滾云云。Electronic一共出版了三張大碟,可是這幾位來自各方的猛將,自第二張碟起已不再擦出新的火花,很快地便消沉下去了。

 

當大家都以為NO已經拆夥之際,他們在九三年突然出版了《Republic》。這張碟抹去了house味,集中玩一些跳舞節奏的作品,而早期崩樂的血緣已經無跡可尋。接著NO各成員繼續自行發展,期間只在九十年代中出版了《The Best of》和《The Rest of》兩張精選。二零零一年他們的大碟《Get Ready》我沒有買,那時是我聽歌最少的階段。

直到近兩年重拾聽音樂的樂趣,始重新把JD和NO的碟拿出來播。正值此時NO出版了《Waiting for the Siren’s Call》,沒有了崩和跳舞節奏的NO,玩一些簡單但悅耳的音樂,反而有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詳見我的碟評)。不過我心目中的NO始終還是冰封在《Substanace》的時期。
 

想多點瞭解NO,其實最好買一套雙DVD集《Item》,裡面除了輯錄了NO的music video外,還有另一套名為《The Story of New Order》的錄像,有很多珍貴的訪問與及JD時代的片段。單是比對一下Bernard以前「青靚白淨」的樣貌,和現在發胖了的「阿伯look」,已經可以樂上半天。

((圖片來自www.newwavephotos.com, www.neworderonline.com

音樂 - 黃耀明vs港樂
音樂 - 香港的音樂雜誌

2 Comments

  1. 回覆
    galaxy 2006 年 04 月 25 日

    係呀懷念joy division 及 New Order (早期)的日子, 「少年不知愁茲<br />
    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日子, 人人都有過,<br />
    那時他們的歌正好令我等少年有地方可以宣洩那份憂鬱。 還有Japan 呢 !

  2. 回覆
    carjaswong 2006 年 04 月 26 日

    我反而不是太喜歡Japan,可能因為他們的<br />
    脂粉味重了一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8 − eight =